" 如果有來生,我還唱淮劇。"
" 我從來不覺得藝術家可以懶散,一個好的藝術家要善其身。"
" 很多人問我:你這個在上海復旦就學十年的江西人,為什么最終留在了江蘇?我想說的是,并不是江蘇留住了我,而是江蘇孕育了身為編劇的我。"
……
陳德林:如果有來生,還唱淮劇
" 別人都說我是戲瘋子,我不但一個瘋,還娶了一個愛戲如命的愛人黃素萍一起瘋;不但我們這一代人唱淮劇,還帶上女兒、女婿一起唱。由于我們酷愛淮劇,忠于淮劇,淮劇也給我們帶來了福音,一家兩代人四個國家一級演員,兩朵梅花,五朵白玉蘭,是淮劇界的大滿貫家庭。"
2017 年,陳德林的淮劇電影《臘月雷》,在上海首映成功。如今,這部電影如今已經放映 180 多場。陳德林說," 為了拍這部電影,我不顧家庭的反對,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積蓄、我對子女和家人說,留金、留銀、留房產不如留一部好的電影,把我的流派藝術傳下去,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。"
事實上,陳德林身體并不好,他說," 從 1992 年到 2004 年,這 12 年期間,我動過 6 次手術,其中還有一刀是膀胱癌晚期。有人說,‘你不要命啦’。我回答說,‘我是為淮劇而生的,寧愿倒在舞臺上,也不愿意死在病床上’,這是我的心聲。" 陳德林話音落下,現場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。
周京新:藝術家要耐得住寂寞
在座談會現場,周京新的學生馬帥也一同出現。師徒倆的作品,在江蘇 " 名師帶徒 " 美術工作者師徒作品聯展中聯袂亮相。對馬帥,周京新十分看好,他說," 帥從本科到研究生都是我帶的。在前兩天剛結束的 2019 年百家金陵中國畫展上,馬帥從全國幾千件作品中突圍,進了前 20 名,很不容易了。" 而對老師的期望,馬帥很感激,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,老師是一個生活中非常和善的人,但在繪畫藝術上,又有著很高要求的人,自己會按老師的期望不斷努力前行。
同時,周京新表示," 藝術家的成長,是一個‘漸進、漸悟、漸成’的過程。對青年人來說尤為重要的是,要在目前這種積極的氛圍中明確自己的方向和信念,堅定初心;在‘義’和‘利’的關系上堅定地做出抉擇。先理清思路,然后沉得下心,耐得住寂寞,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。"
羅周:江蘇孕育了身為編劇的我
" 很多人問我:你這個在上海復旦就學十年的江西人,為什么最終留在了江蘇?我想說的是,并不是江蘇留住了我,而是江蘇孕育了身為編劇的我。" 座談會上,青年文藝工作者、著名編劇羅周如此表白。
羅周的 " 光環 " 很多,她編劇的京劇《將軍道》、錫劇《一盅緣》,于 2012、2014 年,兩獲 " 中國戲劇獎 • 曹禺劇本獎 ",成為該獎項最年輕的蟬聯得主;2017、2019 年,受聘為 " 曹禺劇本獎 " 最年輕的終評評委。
" 當人們更多關注我的‘天賦’時,我更想與大家分享的,是身為藝術工作者的堅守。正如總書記講話中所勉勵的,要有‘板凳坐得十年冷’的藝術定力、有‘語不驚人死不休’的執著追求。" 羅周說,創作揚劇《衣冠風流》時,因初稿不如人意,她索性完全重寫最后一場。自晚上 7 時動筆,一口氣寫到凌晨 4 點。敲完 " 全劇終 ",除手指之外整個人都僵住了似的。
" 唯有專注的態度、敬業的精神、踏實的努力,才有望創作出高質量、高品位的作品,唯有創作出高質量、高品位的作品,才算得無愧于時代、無愧于人民、無愧于民族。" 羅周的發言,獲得了青年藝術家們的一致認同。
施夏明:昆曲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
施夏明說:" 早些年時,面對乏人問津的市場窘境,面對扣完房租水電之后不到 300 塊的工資,不知前路在何方的我,在和別人提起自己的工作時,總會低一個聲調說,我是唱昆曲的 …… 而現在,如果再有人問起我,我會滿懷自信地回答對方,我是昆曲藝術工作者。"
作為一線的戲曲工作者,施夏明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趕上了好時代。" 以前,一個劇院全年演出量不足五十場,現在,僅僅我個人年演出量就接近一百場,觀眾、戲迷現在越來越愛看戲,也越來越懂戲,昆曲這樣一門古老藝術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。"
(現代快報 +/ZAKER 南京 見習記者 徐可 記者 胡玉梅 / 文 施向輝 / 攝)
(編輯 周冬梅)